后街男孩中国歌迷会.DNA.2019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2|回复: 44

[转载] 给外国学生讲《春江花月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3 08: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fe2701009cm8.html

给外国学生讲《春江花月夜》

丁启阵

“中国古诗”选修课,第二周讲到《春江花月夜》。我以为对留学生来说,这诗太长,也比较难懂。所以就跟他们商量,是否跳过这诗不讲。但是他们一致否决了我的提议,有人自告奋勇代表全班学生发言:“老师你刚才不是说这首诗很美吗?很美的诗怎么可以不讲呢?”既然他们愿意听,我当然也愿意开讲——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唐代扬州人,只做过级别很低的小官儿。但是,他在文学上,活着的时候就很有名了。现在的一般人,知道他,完全是因为这一首《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保留到今天的诗歌,包括《春江花月夜》,一共只有两首,另一首写得很一般,简直可以不算。有的文学史研究专家对张若虚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一个伟的大诗人。只有一首诗的伟大诗人,你们国家有吗?(学生纷纷回答道“没有”“没有”),在我们中国,也只有唐朝这么一位。

现在我来按照顺序,一句一句解释这一首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描写景色,也是说明时间、地点。江水跟海水连接在一起,非常开阔。在海水一波一波地起伏的时候,月亮慢慢地从远方的海平面升起来。这是不是很像电影的画面?景色很美。完全是描写景色的两句诗,却同时巧妙地告诉读者时间和地点:春天的一个傍晚,长江下游。为什么是春天,又是有月亮的晚上呢?冬天太冷,人的感情好像都睡着了。春天,草绿了,花开了,鸟叫起来了,人们的感情也被吵醒了,因此特别容易想念自己的爱人。有月亮的晚上,是年轻男女约会的最好时间,就像俄罗斯一首在中国很有名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唱的。这个时候,不在一起的恋人,就会非常想念对方。这两句诗,给后边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准备了非常合适的背景。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刚才诗人是面向大海方向的,因此只看见潮水、月亮。但是,中国古代的诗人是不太喜欢面朝大海的,他们更喜欢让自己的思绪顺着长江走,逆流而上。这两句,表示诗人已经转身了。转身之后的诗人,看见了月亮映照下江水的波纹,他想象着所有地方都在月亮映照下,一片白色。

只有这样是不够的,中国的诗人眼里,江水应该是弯弯曲曲的,江中应该是有小岛的,当然,岛上应该是有花草树木的。因此,接着的“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就是这样的景色。婉转,江水弯弯曲曲的样子,芳甸,长着花草的土地。月亮下面的树木、花朵,当然看得不像白天那么清楚,朦朦胧胧的,好像落满了小雪珠。很美吧。

到此为止,诗人的眼睛都是平着看前方的。这个时候,诗人要开始仰起头,看天空了。诗人仰头,不是突然进行的,小雪珠子应该是从天空降下来的。他是因为小雪珠子联想起了天空。但是,因为这天晚上有明亮的月光,因此看不到空气中霜在落下的情形,他只发现江边的白沙都不见了。因为,沙子看起来都像是雪珠子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个时候,诗人已经完全是仰着头在看天空了。天空中一丝云彩也没有,只有一个月亮,月亮看起来有点孤独。

看过远处,看过天空,诗人就开始遐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空流水。”诗人都是忧郁的,他们都要为人生短暂感到难过、悲伤。欣赏美景,本来是快乐的事情,但是当想到每一个人都只是短暂的欣赏者,既不能独自占有美景,也不能跟这美景长久地在一起,就会有说不出来的难过,惆怅。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难过、惆怅呢?(学生中,有人若有所思,有人点头表示承认有这样的难过与惆怅)

这种难过与惆怅,来源于生命短暂这个事实。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诗人让自己的惆怅转向比较具体的事情:与恋人的分居两地。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两句说的是离家的男子。白云,在中国古诗中经常被用来象征离开家乡的游子,比如离开自己国家来到中国留学的你们。浦是码头,跟爱人离别的地方。说“青枫”,主要是为了跟“白云”构成对仗。后来的诗词中,有枫叶之所以在秋天变成红色,是因为离别的恋人的眼泪滴在上边的比喻。不知道唐代有没有这种比喻,如果已经有了这种比喻,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暗示离别的悲伤。“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两句,表面说的是在划着小船孤独的男子。但是,联系着的是不知道在哪里、正在想念这个人的女子。月光下的楼房,指女人住的地方。为什么女子住的地方要说楼房呢?女人站在楼上看着窗外,眼望远方,想念着自己的爱人。我国的古人认为,这是很美的画面。

中国古代的诗人多数是男人,女人一般是不写诗的。因此,男人常常会在诗歌里设想出女人想念男人的样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首诗就是这样的,诗人想象着:这个女人应该是非常爱她的男人的。月光照着这个女子楼上的房间,也照到了她的梳妆台。梳妆台本来是女人化妆用的,女人化妆是为了给自己的男人看的。男人不在家里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化妆了。女人看见梳妆台,会想起自己在远方的男人,就会难过。因此,女人把窗帘放下来,想要遮住月光,但是月光还是透进来;捣衣(古代使衣服平整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叠好衣服,然后放到一块光滑平整的石头上,用石块或木棒轻轻敲打,使衣服平整熨贴)的时候,女人想要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掉。可是,月光拂了又来。女人对自己爱人的想念,实在是没有办法停止。“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看着同一个月亮,互相思念着对方,但是,听不到对方的一点声音。恨不得随着月光流水一般流淌过去,照着自己的爱人。你们到中国留学,虽然也可以算是游子,也可能跟你们的爱人分离开了。但是,你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电话听到对方声音。在这方面,你们比古代的人幸福多了。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是从遐想回到眼前现实。女人这一方,既然不可能随着月光到达爱人的身边,那就只有通过很慢的书信传达自己的思念心情;男人这一方,只看见水中跳鱼留下的水波纹,在一圈圈扩散。“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这是说女人这一方梦见池塘边的花都开始飘零了,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爱人还不回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是说春天虽然即将过去,男人还只能在他乡月下发呆,思念着自己的爱人,眼看着月亮已经西斜,不能还家。

最后四句,是诗人作为讲故事的人的感慨。“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月亮西斜,夜已经很深了,海面上雾气升腾起来,遮住了月光。这两个分离的恋人之间,仍然隔着千万里路。碣石,在今天河北省,代指北方;潇湘,在今天湖南省,代指南方。两地相距,十分遥远。碣石、潇湘,也可能有另外的隐含意义。《诗经》里有“我心匪石,不可卷也”,表示自己的爱情是不会改变的;潇湘可能借古代舜的两位妻子为丈夫哭泣的故事,形容相思的痛苦。“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意思是,不知道天下分居两地的恋人,有几个是乘着月光回家的,只知道月亮落下去的时候,自己情思激荡如同江边满眼迎风摇曳的树叶。

整首诗讲解完的时候,学生们多半目眶莹莹,神情沮丧,一副情不能堪的样子;

我自编的讲义上有这样几句简括的点评:“花、月、春、江之美,男女千里相思之苦,构成一种凄艳:是爱在沉吟,是生命在低诉,是人性在呼喊。美景令离别的恋人格外忧伤,忧伤让我们意识到人世的美好,因而低回,因而缠绵。”有学生说,这点评写得很有诗意;

我以为,这些外国学生基本上听懂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08: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比大学老师讲得明白。
发表于 2008-4-3 0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s:12] 先回贴,再慢慢看!
PS:没进来的时候还以为是耳语给人上课呢,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09: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讲过这么深奥的东西。

现在讲的是HSK汉语基础。
发表于 2008-4-3 09: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的是老师???
恕我无知,HSK是啥?
发表于 2008-4-3 0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案? 恩我觉得这篇的对象应该都是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学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09: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的是老师???
恕我无知,HSK是啥?

业余教汉语的。

HSK汉语水平考试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09: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案? 恩我觉得这篇的对象应该都是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学生了

差不多吧。
发表于 2008-4-3 09: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么长的《春江花月夜》,就这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比较有印象~总感觉,整个诗的意境就出来了~
发表于 2008-4-3 09: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s:22] 那你教我英语好了,你英语早就觉得不错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街中国

GMT+8, 2025-2-3 06:03 , Processed in 0.033962 second(s), 8 queries ,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