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男孩中国歌迷会.DNA.2019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8|回复: 17

[其它] “二百五”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8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常把那些说话做事尽出洋相的人或是做事不大清醒的人称为“二百五”,你知道这个口语的来由吗?
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名叫苏秦,他曾身挂六国的相印,是几朝的元老,可是却不知为什么突然被人杀害了。
齐王得知苏秦被害后十分震怒,他下决心要捉拿凶手,为苏秦报仇,可是他的手下多方侦捕都没有什么结果,他十分焦急。忽然有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计策。他吩咐左右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把它悬挂在城门上,然后在下面贴了一道悬赏榜。
榜上写道:苏秦是一个内奸,杀了他是为我们齐国除了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除奸的壮士前来领赏。
榜文一上墙,马上就有4个人前来,声称是自己亲手所杀,请求赐赏。
齐王接见了这4条汉子,笑着说道:“你们可不许冒充啊!”
这4个人一口咬定是自己干的,并异口同声地说:“请大王明查!”
齐王点了点头,大声说道:“你们4位是真正的 ‘勇士’啊!1000两黄金,你们4个人各人分得多少呢?”
4个人齐声答道:“每人二百五。”
齐王这时“啪”的一声,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4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后来,人们就把那些脑子缺根弦的糊涂虫称为“二百五”了。
发表于 2008-6-28 10: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历史哪么悠久啊。
发表于 2008-6-28 1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好,我转走了
发表于 2008-6-28 1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1200两,那就是“三百”? [s:256]
发表于 2008-6-28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都不知道还有250的说法
发表于 2008-6-28 12: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過二百五的確是罵人不帶臟字的典型啊
发表于 2008-6-28 12: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50么。。。上海人喜欢说13点~
发表于 2008-6-28 12: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二百五是這樣來的。。好掛三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12: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250么。。。上海人喜欢说13点~
十三点

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俗语出典释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英语hysteria(歇斯底里,即癔病)的“洋泾浜语”,但癔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疯狂急躁,语言含糊不清,与其有很大差别,所以大多数人否认这个来源。据1922年般《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中释痴字共十三画,故沪人以“十三点”隐指痴显然这一解释比较符合。沪语“十三点”主要用于指女性的痴头怪脑,愚昧无知,如痴情、痴心、痴呆等,而该词也多出自妇女之口,男子较少使用该词。由于“十三点”来自“痴”的十三笔,以后又派生出许多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词,如“B拆开”、“电话听筒”(旧电话听筒中设13个小孔)等。。“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是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难道有十三点?当然是出了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
所以,"十三点"就是代表人的性格"癫癫地"
发表于 2008-6-28 16: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s:30] 除了250和13 还有62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街中国

GMT+8, 2025-2-2 06:57 , Processed in 0.034307 second(s), 8 queries ,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