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话少说,咱们开门见山吧。在2009年初的年度发片预测中,我们看到BSB的新专辑请来了众多耳熟能详的金牌制作人,老一辈的人选包括了铁定出席的Max Martin,新生代的代表则有近两年名声雀起的流行情歌圣手Ryan Tedder。他们的出现,似乎让人为BSB新专辑的质量吞下了定心丸,然而骇人的部分却在后头:烂大街的Hip-Hop副歌伴唱手T-Pain、帮Lady Gaga打造《Poker Face》等炫目舞曲的RedOne,这些跟BSB风格风马牛不相及的名字都一一出现在最终的制作人名单中。自从2005年回归以来,BSB爱尝新时出了名的,《Unbreakable》在流行摇滚和舞池风格上摸黑前行了一阵子,难道《This is us》要在满载琼浆玉露的R&B大池子里倒腾一番?要知道,BSB近年来的回归动作怎么说都算不上成功,这无论对早已长大的铁杆歌迷还是思路清晰的旁观者而言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念旧”能为他们留住死忠的听众,却带不回当年称霸流行乐坛的欢呼声和喝彩声,至于尝新就更应该是步步为营的事情了。
诸如《I wani it that way》或者《Shape of my heart》这样惊艳的流行情歌依然欠奉,但至少我们也未被那些“新鲜”的舞曲给吓的落荒而逃。专辑名为“This is us”,曲风也的确遵循了组合最擅长的旋律情歌路线,但它充其量只展现了处于得过且过状态下的BSB,令人失望之处不在少数。
让人啼笑皆非莫过于歌词部分。就说说五雷轰顶的《PDA》,让BSB一队三好男人高歌公共场合卿卿我我已经够让人不适了,副歌处竟然还多次重复“With my hands all over your booty“!朋友,“booty”这词从来都是十多岁的黑人小崽才会说,几个奔三奔四的中年男人明明心里想着“*ss”嘴里还念着年轻人专用的俚语词汇,就像你爸不喊你妈“老婆”改叫“猪猪”,你不会恶抖吗?诸如这样不适宜的歌词还出现在多首作品中,难道要让BSB显得更前卫,就必须像New Kids On The Block那样满嘴大咪咪翘屁股吗?歌曲创作质量方面,Max Martin与组合联手总让人幻想《Quite playing games(with my heart)》这样的经典作品能再现,结果呼声甚高的《Bigger》却只能算不过不失。全张专辑明显制作过度(over-production),铺天盖地的合成器效果把BSB原本最突出的人声部分硬生生地掩盖成“背景音”。特别是《Masquerade》,齐刷刷的音调怎么听都像Britney Spears的《Circus》专辑的漏网之鱼。
这一系类的尝新举动明显是不成功的,庆幸的是BSB并没有抛弃他们最为人们熟知的部分:和声和旋律。拨开喧宾夺主的编曲,《This is us》中唱腔表现的强势在今年来纯流行音乐专辑中甚为少见。来到Kevin离队后发行的第二张专辑,四位成员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起码在演唱效果上,缺少Kevin他们依然能表现的相当出色。另外,即使无法再次让观众耳前一亮,BSB的旋律依然过硬,就这点来说,《This is us》要比《Unbreakable》显得优秀,而且看的出他们正努力寻回《Millennium》时期带给歌迷的感动。用歌声来动人心弦是BSB始终未变的音乐宗旨,起码在诚意这个份上,《This is us》是一张毋庸置疑的高分专辑。至于那写难以忽视的附加产物,我们只能抱着一而再得宽容心态对待这张流行音乐历史上最长寿的boy band。Backstreet boys诞生于90年代初,避免不了在15年后的流行乐坛中水土不服,改变时必须的,但改变的结果未必始终乐观。如何在不同的大环境下发挥长处与时俱进,依然是BSB需要花心思的课题。看看take that,这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