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男孩中国歌迷会.DNA.2019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5|回复: 18

关于liv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8 13: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一篇关于boyz2men谈及bsb和n`sync的live唱功问题的东东.想讨论下.

   首先,可能boyz2men只承认在这个星球上,他们是在娱乐界最最纯,并且是唱功最完美的美声组合.这个我不否认,能将黑人blues发挥到如此及至,并且能让刚出道的bsb们清唱to the end of road的歌手,在这个星球上并不多.这个就不多说了.

   现在来谈谈我的感受.可能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听一首不太熟悉的歌时(live),即使歌手稍微走音或者是没唱准这个音(并非走音走得像秦炎士那样,只是稍稍),你也不会发现,甚至你会觉得他唱得非常的棒,可能还会发出"这live简直太棒了,有cd水准"之类的惊叹.问题就在这了.先抛开我对bsb或者n`sync的个人感受.当我第一次看larger than life的现场时(就是先是唱iwitw,然后ltl的那个颁奖),我觉得这唱功和表演简直超赞啊.唱的和cd一模一样!!!但是,随着听了millennium n遍之后,larger than life不下百遍之后,你再去看那段表演,你一定也会和我有这样的感觉:虽然是很好的演唱和表演,但是并不是无懈可击,并且你会觉得这和cd水准差了不少....哪怕是有一小点律动不到位,你就会觉得有失水准.

   所以我想说的是,当你把一首歌听了滚瓜烂熟之后,你再也不会在现场听到"cd水准"了."cd水准"只是那些不了解\不熟悉这首歌或者歌者的人主观反映.这不是他们的错.即使是那场不插电,我虽然会很自豪的对朋友说:绝对的唱功,和cd没什么两样"这样的话,但是我自己心里还是很清楚,这不是我心中的"cd水准".对于我们这些听了无数次bsb歌的人来说,可能根本就不存在"cd 水准"这样的评定标准.

   不可否认,确实存在"cd水准唱将",但你永远也不会满足,永远是那么挑剔,那就好象是戳进你背脊上的一根刺------就像boyz2men那样.

   最后再说一句,当你听了bye bye bye 100遍之后,你再去听live 版,那你就只会有一种感觉~我不想说那种感觉.
发表于 2007-10-8 14: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我当初看MIL巡演,听到AJ唱NOECC,越听越喜欢。后来去听了CD以后,以后就不怎么去看那场演出了。CD和现场无法相提并论,而且我觉得后街的现场一直很好
发表于 2007-10-8 14: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CA的现场就和CD一样。。
发表于 2007-10-8 14: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版很多时候就该有即兴的表演段落   还有一段舞曲后的表演总不能和录音室的一模一样吧  那就有假唱嫌疑了哈  不过BSB在格莱美上得那次表演(SMTM)绝对是无懈可击啊
发表于 2007-10-8 15: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与cd之间存在差异天经地义。。。现场的临场发挥、互动,甚至破音都会因为看着演唱者本身的投入而有不同的感觉。。。现场更多的意义在于参与,演唱者、观者、听者的参与。。
发表于 2007-10-8 18: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BSB在格莱美上得那次表演(SMTM)绝对是无懈可击啊
前后配合的够好
而且我认为现场和cd还是要不同才行
不让就听cd就行拉
发表于 2007-10-8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CD,什么是CD啊,录了几百次然后选择最好的一次录下来耶 [s:25] 现场和CD性质就不同。LARGER THAN LIFE不差啊,不知道B2M为什么要说的那么绝对
发表于 2007-10-8 18: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关怎么样后街的和声是最棒的
发表于 2007-10-8 19: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楼主说的是偶的贴? 心虚一把
CD的和声都是后期合成的, 现场就得现场和成了,当然效果不一样   [s:25]
发表于 2007-10-8 20: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本来就不可能与录音室比嘛,现场多变的因素太多,就算是音响也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样,场地不同了,出来的效果就自然而然就不一样了。
B2M说得也太苛刻了,后街的现场多为歌迷准备的,同一首歌在现场时大部分都选择不同了唱法,就是让歌迷有不一样的感觉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街中国

GMT+8, 2025-2-5 00:46 , Processed in 0.056757 second(s), 7 queries ,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