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能用计算器算,上帝也不能用望远镜找。”
这句话是这个男孩QQ空间里的签名。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是第一次看到,有种震撼的感觉。
我认识这个男孩是在大三的暑假。
他是我高中一个英语老师的孩子。
当时我正放暑假在家,这位老师找到了我,希望我可以为她孩子高一的孩子补习英语。
一开始我并不想答应,说实话是自己有点心高。
觉得这么几天的英语辅导,只能照本宣科,对于孩子不会有什么作用。
后来我同意了,毕竟是曾经的老师,尽管她不教我,但当时对我还是不错的。
其实,这个男孩也不希望在已经很紧张的补习日程中再加一门“英语”。
老师是这么告诉我的。
但他在见到我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这种排斥的情绪。
我让他随便拿一本书,读一小段,先感受一下他的程度。
他拿的是新概念。
(自己插一句,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学习新概念,当然,不做调查,无权发言。)
读了一两句后,我发现他的水平不差。比很多人读得都要好许多,基础是有的。
读完后,我简单的告诉他一些朗读规则,什么连读之类的。
同样的段落,让他再读一遍。
他一下子就掌握了我刚才说的几个技巧。这让我眼前一亮。
对他的态度,我也不那么排斥了。但是,我还如一开始的平静。
随着和老师私下交流,了解到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她感到与孩子交流很困难。
更不用说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变成英语老师来辅导他英语了。
我回家之后,翻了翻以前用的学习资料,找了一些可以用上的。
然后准备写个计划什么的,写了几行,我就撕了。
因为直觉已经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了。
第二天正式开始上课,我准备了三首后街的歌曲,这就是我铁打不换的“秘籍”。
至于之后的补习,什么样式都有,除了课本。
他也因为这些“课外”的教材,对英语有了更大的兴趣。
我们度过了一段很愉快的时光。
这期间,我有种恍惚的感觉。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他同龄人身上少有的聪明和成熟。
还有,我把他当成了弟弟那样对待。
想要一下子告诉他我所经历过的错误。
缘分吧。
之后的假期,我回来后总会给他买点英文原声的电影。当然,还有后街的专辑当作礼物。
每次,我都会发现他新的变化;他的进步;他的成长。
老师也告诉我,他现在的英语成绩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让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惊讶。
我同样为他高兴。
给他补习,实际上就像我是在和好友踢球,配合默契,心领神会。
当初,若是拒绝了,我想我会真的非常后悔。
今年回来,我给他带了《不散的和弦》,当然不免要把“我”与此张专辑的关系吹嘘清楚。
他今年6月份参加高考,我想这对于他不是问题。
从他的QQ空间里,我了解到了他的一段经历。
如下为转载:
从西安到北京
从忙碌的高三生活中匆匆逃出,背起大大的旅行包,跑!
去考试的目的,实际上还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西安,看上去很古老,高楼不多,有很重的陶土味道,兵马俑,大雁塔,钟楼,鼓楼......嘻嘻,都很有意思. 西安交大并不是特别大,但很有韵味,校园很精致,教授也很和蔼.考试题很难,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
北京,给我的惊喜不是很多,主要是北交大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吸引人,考试题型很特别,综合能力测试说白了就是考你的智商,我不认为我是个聪明人,录取也自然与我无缘(差1分啊,郁闷).
出去走走,本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了许多,走之前是天天梦魇的,如今却好了,似乎因为呼吸到了不一样的空气.虽然两次考试均以失败告终,但收获的却是一分绿茶般的心情.我喜欢失败的感觉,它让我感到真实,不象成功那么虚幻.我窃喜没有让我考上,我怕考上了,今后就会懈怠,缺乏斗志,使自己变得庸庸碌碌.失败是好事啊,说得夸张些,哪个赢得战功的将军不是踩在累累白骨上受勋的?毕竟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失败不是让我知道了我有多差劲,而是让我知道了还要怎样做能让自己距离梦想更近.
竞争让我的生活变得残酷,我要让竞争变得更残酷!嘿嘿!
(完)
我看了他的文字,有种被激励的感觉。
可以找到当初自己“行走江湖”的快意与激情。
以及心头的那股子万丈豪气。
如果说当时我在帮他学习英语,那么今天,我是在向他学习,学习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
就是那句“信仰不能用计算器算,上帝也不能用望远镜找。” |